蛛网膜下腔出血(SAH)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,常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,其中呼吸功能的管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,作为医院的呼吸治疗师,深入了解并精准处理 SAH 患者的呼吸问题是我们的重要职责。
SAH 患者发病后,呼吸功能可能受到多方面影响,出血刺激脑膜可引起颅内压升高,进而压迫呼吸中枢,导致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,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减慢、变浅,甚至呼吸暂停等情况,SAH 还可能引发神经源性肺水肿,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。
在 SAH 患者的呼吸监测方面,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多个指标,首先是呼吸频率,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 12 - 20 次/分,SAH 患者若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慢,都提示病情可能变化,呼吸节律也不容忽视,如出现潮式呼吸、间停呼吸等异常节律,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,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患者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的关键指标,维持其在正常范围对于保证机体氧供至关重要。
针对 SAH 患者的呼吸管理,我们采取多种措施,对于呼吸抑制患者,必要时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,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非常关键,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如病情严重程度、自主呼吸能力等,调整潮气量、呼吸频率、吸呼比等,在通气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,防止加重颅内压升高,做好气道管理,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,保持气道通畅,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。
对于存在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,除了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外,还需针对肺水肿进行相应处理,适当限制液体入量,避免加重肺水肿,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利尿剂等药物,减轻肺水肿症状,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体征和胸部影像学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在整个治疗过程中,我们呼吸治疗师要与医生、护士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,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整体治疗策略,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,我们则专注于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支持,共同为 SAH 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,努力改善患者的预后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,通过我们专业的呼吸管理,为 SAH 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