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临床实践中,我们呼吸治疗师常会遇到一类特殊患者——他们因反复的胃部不适、早饱感、餐后饱胀等症状就诊,却难以用器质性疾病来解释,这类情况往往被诊断为“功能性消化不良”,从呼吸治疗师的专业角度出发,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:呼吸模式异常是否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?
回答: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呼吸与消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,正常的呼吸模式对于维持腹腔内压稳定、促进食物排空至关重要,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,常观察到胸式呼吸过度而腹式呼吸不足的现象,这种不恰当的呼吸模式会导致膈肌运动受限,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,进而可能干扰消化过程。
具体而言,当采用胸式呼吸时,横膈膜的活动减少,使得腹腔内压力变化小,不利于胃内容物的有效推进,不恰当的呼吸还会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变化,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,进一步加剧消化不良症状。
对于这类患者,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,我们还会推荐呼吸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,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,可以增强膈肌功能,改善腹腔内压的调节,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,深慢的呼吸还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,减轻因焦虑、紧张等情绪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。
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尚不完全明确,但呼吸治疗师通过关注并调整患者的呼吸模式,为缓解其症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干预策略,这不仅是“气”质之变,更是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一步。
添加新评论